畫說台鐵與台灣建築遺產 細述高雄歷史建物

高雄市政府為慶祝今年,適為改名為高雄百年紀念,特舉辦「見築百講」等系列活動,蒐集高雄市百棟歷史建築匯集成篇,進行居民網路交流。由「力麗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創立的「Back to 1919特別聯合台鐵局與高雄市政府,共同於高雄新站地下廣場舉辦此次展覽,展覽將自今年831日至1130日展開為期約三個月的「畫說台鐵與台灣建築遺產展覽」。基金會三年來洽請畫家們辛苦地藉由史實爬梳、泛黃歷史照片與耆老訪問等,一筆一畫以藝術性觀察,手繪方式勾勒出當年的台鐵與高雄的歷史建築景象,本次展覽一共展出50幅畫作,其中以鐵路文化為主軸串聯台灣歷史脈絡之遺產建築計30幅,高雄歷史建築物有20幅,除50幅畫作外,尚有11幅為去年舉辦高雄古蹟建築「逐蹟之旅」繪畫比賽作品,此次合計由28位知名畫家與年輕畫家合力完成,力麗基金會特配合出版精美「畫說台灣建築文化遺產-高雄畫冊」專輯一冊,前述畫冊與多項值典藏的文創禮品等,亦將一併於高雄英國領事館、鳳儀書院、鳳梨工廠以及高雄新站地下廣場旁的「臺鐵夢工場」精選呈現。

陳品宏作品—旗后燈塔。圖/Back to 1919 提供

臺灣自清朝於1887年展開台灣鐵路建設,鐵路運輸提供全台服務將近133年歷史,在台灣民眾生活上扮演不可或缺角色,高雄為台灣國境之南的第一大港口,除港埠建設外,為構築海、陸運交通聯繫,以及貨物貿易、人流交通,「鐵路運輸」遂為南部第一大港的重要建設,1895年日本人來台,首建台南府城至高雄間鐵道,完成南方兩大城間的交通聯絡網。

楊年發作品—高雄車站。圖/Back to 1919 提供

高雄屬於發展較晚的城市,接續於台南安平港淤塞後成立的附屬港口,平埔道卡族人散居打狗社平原地帶,歷經部落遷移、駐紮,最初發展起源於今日左營地區,再延伸至今日高雄市的規模,早期清末時期亦留下許多歷史建物與古蹟,迨至日治時期加入西洋官方美麗建築,並於1920年由打狗舊稱改名為「高雄」,至今年剛好滿百年。高雄車站為南部第一大站,最早鐵道停車場設於今鼓山一路處,後遷移至高雄港區,即今「打狗紀念館車站」處,建國二路帝冠和洋式車站,則為第三代車站,將於近期宏偉新穎高雄新站完成後,原古蹟帝冠式車站遷回舊址設為「願景館」,將作為台灣鐵道歷史與高雄現代化演變展覽使用。

游志忠作品—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圖/Back to 1919 提供

為增添畫展教育性與互動性,本次畫展亦結合智慧型行動裝置,徵求「人氣王網紅活動」,邀請民眾於車站展覽現場參觀時與畫作或於畫展拍照上傳社群媒體,累積按讚文章,每個月送出精美現量版首發「BACK to 1919會員卡」以及力麗觀光住宿券。

The post 畫說台鐵與台灣建築遺產 細述高雄歷史建物 first appeared on 引新聞.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