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藝術」 王楚銘 「藝術」讓人長成自己的樣子

文/袁青

藝術入主時尚,成為時代顯學。滋養創意的同時,也讓精品可以名正言順地在標價上再狠狠添好幾個零,好像也不違和?
身處多變的世界,有點兒自我卻又有些猶豫,對於未來選項太多,又不想隨波逐流的Z世代,現就讀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系研究所二年級的王楚銘,即將面臨全職「藝術家」?還是抱著一紙証書,選擇藝術作為「斜槓」的人生?

藝術真是門生意嗎?

形容有記憶以來「就只有畫畫這件事」的王楚銘,從來沒有把繪畫當作「功課」,想到什麼就畫,塗塗抹抹彷彿變成不擅人際關係的她,情緒的出口。小時候跟著姐姐去才藝班,小學一年級王楚銘就己跳過同年齡小朋友拿著臘筆,天馬行空亂塗的學習階段,有模有樣地從素描打底的童年,日後進入正統美術教育系統,也是意料中的事,但念到日本頗負盛名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研究所,卻有一個「我為何而畫?」的聲音,讓王楚銘對藝術之於她的意義有些不確定的疑惑。


「藝術是認識自己的方法」。一身簡單的chanel連身裙的王楚銘雖然猶豫,但卻理直氣壯地蹦出這個肯定的回答。 她用日文「製作」來形容此刻在日本藝術研究所,沒日沒夜拚命創作的心境。


「為什麼藝術創作一定要有意義?」但重中之重還是要面對現實考量,因此,同時也修了應用美術的學分,並取得日本「藝術策展人」証照的王楚銘,顯然心裡對純粹藝術創作是矛盾的。但完成創作時,卻也真心感受藝術讓曾害怕人群、甚至行為整合失調的她逐漸找回和社會的互動。


王楚銘趁暑假回台北完成了一系列人物肖像創作,第一個模特兒是傾力支持她的母親大人,也是知名電視作人崔長華瞇著眼大笑的傳神表情;「瞬間」是王楚銘希望透過古典油畫創作為工革業命,照相機發明後,逼真的影像直接衝擊到「印象派」的一種代償。繪畫捕捉人物在最不經意的狀態,似乎更能意會「活著的價值」躍然纸上的感動。


藝術是什麼?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那是畫廊裡遙不可及的一門生意;是國際拍賣市場競標追高的炫富行為;是藝術家有話要說,但看來卻一頭霧水的「作品」?


但面對人生和創作,至少,藝術讓王楚銘「長成自己的樣子」。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是無價的。
其實,藝術無所不在,只要願意,參與、分享和交流;那麼,藝術就正向你我接近的路上,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