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補茶器與普洱藏茶叱吒全台的中文系高材生「藝境茶莊」

吳德亮提供

文/攝影:吳德亮
我在2012年出版的《台灣茶器》一書中,曾提到陶瓷茶器的鋦補,並說「鋦釘改用K金,是避免傳統鐵材鏽蝕或銅材致毒的疑慮,技藝則來自一位台東的蔡姓師傅,可惜早已失去聯絡,讓我無緣一窺台灣鄉野奇人的驚世絕活,未免遺憾」。

吳德亮提供

書出版後不久,部落格就收到熱心的回應,來自台南「藝境茶莊」主人曾志成,他在留言板中詳細告知鋦補師傅的姓名與聯絡方式。原來巧手補壺的師傅叫蔡佩君,還有一位本土鋦補師傅周伯燦,希望有機會能夠讓我親自看看兩人的鋦補工藝。

吳德亮提供

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了:趕緊與曾君聯絡,搭上高鐵前往台南一探究竟,才知道他不僅擁有全台最多的鋦補茶器收藏,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孤品,而且還藏有不少老茶,包括稀有珍貴的號級、印級或七子級普洱陳茶,加上早年留下的台灣老茶等,讓我目不暇給。尤其知道他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還是當時擔任〈國立台灣文學館〉館長的好友李瑞騰教授《文心雕龍》的得意門生,更讓我感到驚喜又親切,兩人一見如故,從此成了經常聯絡的好友。

吳德亮提供

儘管曾君在南台灣茶界舉足輕重,也曾擔任〈台南市茶藝促進會〉會長,卻絲毫沒有大老闆的架子,臉上永遠掛著微笑的他,可說溫文儒雅又親切無比,與其稱他是大茶商,毋寧說是茶界的文青來得更貼切吧?
曾君說十多年前,在三峽老街驚艷鋦補後的茶壺,因而開始廣為徵求收集。此外,自家所售出的茶器,運送過程中不慎破損或有瑕疵遭到退回,他也不忍丟棄,經由友人推介認識蔡師傅後,就都送往台東太麻里請求鋦補,或就近求教於台南的周伯燦,甚至不惜遠赴對岸尋訪名師動手。因此手中的藏品,從明清到近代台灣名家都有,儘管所費不貲,每補一枚K金鋦釘要價六百至千元不等,往往鋦補的工資遠超過原本茶器的價格,依然樂在其中。

吳德亮提供
吳德亮提供

步入「藝境茶莊」二樓,但見在偌大的木桌上與櫥櫃間,堆滿了大大小小的陶壺、茶海、瓷杯、瓷罐等,彷彿還帶著殘茶的淚珠,從歲月中一一甦醒。從外觀來看,年代應該涵蓋了明清、民初到現代,不同的是每個茶器都有或大或小、縱橫蜿蜒的裂痕,一根根鋦釘則羅列或散落其上,年代久遠的鐵釘早已鏽蝕變黑,銅釘或銀釘也多有明顯的氧化現象,看來較新的茶壺則以K金的閃爍如星座般耀眼排列……,後來都收進我在2015年出版的《台灣茶器》書中。

吳德亮提供

其實近年有識之士大舉投資「大益」新茶,無論經營型態、觀念,或藏茶、存茶、倉儲的方式等,都徹底顛覆了早年經營普洱老茶的既有模式,曾君雖戲稱他是中途進場,卻也成了其中的佼佼者。讓我好奇「做老茶的為什麼會來做大益」?他說早先以1970~80年代的普洱陳茶為主,根本看不上2000年以後的新茶,台語說「排架貴」,不知如何推薦給客人,後來看到周邊同業一個個轉型,利潤遠遠超過陳茶的長期投資,這才如大夢初醒般,開始認真思考,觀念也陸續轉變。卻也直到2017年才開始深入對岸廣州等地,確認這個如海嘯般忽地崛起的市場新寵,並開始認真做大益,他樂觀的說「現在就努力,一切永不遲」,因為2016年就是起漲點,而進場的時機格外重要。

吳德亮提供

曾君說現階段普洱茶可分為兩種:一種立即可以品飲的「消費茶」針對一般消費者;另一種作為投資型的金融性長期商品。他說「勐海茶廠」新推出的各款茶品20年以後也會好喝,但現階段銷售對象絕非零售客戶,目前若要大量就是「業者對業者」………(*文長,詳全文請期待新書發表)

吳德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