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為科學端視Omicron將轉向「與病毒共存」

作者:蔡永澤

美國發現第一起Omicron病例,在一個月內,紐約現在就有99%的新增確診是感染Omicron。美國認為疫情的高峰還沒過而是政開始,拜登政府建議美國因應新冠疫情的國家戰略,應該開始轉向「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這跟我的看法一致。

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紛紛宣布COVID-19單日新增病例創新高,世界衛生組織警告,Omicron急遽擴散恐導致更新、更危險的變異株萌生,英國單日新增病例今天首度突破20萬大關,法國逾27萬例,美國更創下全球紀錄的108萬211例。以現況與科學研究來看,高度變異株Omicron是目前最具傳染力的病毒株,去年接近尾聲時占全美病例約59%。Omicron造成的死亡和住院率目前在全球各地都屬於較低部分,推升這種病毒可能進化成相對溫和的季節性疾病的希望,但是從感染學來看染疫率激增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也就是Omicron散布愈多,傳染就愈多,複製也愈多,更可能產生新變異株。現在,Omicron是致命的,它會導致死亡可能其嚴重性稍低於Delta,但接下來會出現怎樣的變異株是無法預料的。

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文章指出,Omicron證明了新冠肺炎不會消失,而美國因應新冠肺炎的想法是其應該轉向和新冠病毒共存的新常態,這個新常態並不包括清零,而是要承認新冠病毒只是常見的呼吸道病毒種類之一,就像是流感和呼吸道融合病毒一樣。以行為科學的觀點來看,健康行為科學探討影響人類健康之行為,並研究影響行為的決定因子。以流感為例,許多論文都 有 討 論 到 健 康 行 為 在 疫 情 中 扮 演 的 角 色 , 例 如 疫 苗(Vaccination)、手部衛生(Hand Hygiene)、口罩(Face Mask)、預防行為(Preventive Behavior)等,這或許是病毒與人類和平共處的介面與阻絕的最佳方法,其現在爆發的新冠病毒個案,都是以家庭內感染為主,所以洗手是非常重要的防疫行為。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