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艙絕不是選手奪冠的重要關鍵。
如果是,那這筆預算絕不會省。搭乘商務艙赴日的官員們應該捫心自問比起選手自己更合適的理由到底是什麼,也許你們有極其重要無法被撼動的理由,但我們並不清楚。
這場在疫情衝擊下的戰役將資源如何分配,完成最少接觸下的最多應變,是影響左右選手發揮,關係到成績的最大關鍵。
由於住宿與艙等的風波,我有幾點看法跟各位愛好體育的朋友分享:
一、一次完成,減少長時間暴露以避免染疫
前往賽會主辦國日本,台灣的優勢之一就是距離。飛往中東與南美的航程,考量舟車勞頓帶來的疲憊,的確其他較為舒適的艙等是可以列為選項的,這也是當時提出「全選手坐商務艙」的時空背景。
然而時空環境已不同,受武漢肺炎的襲擊,日本對防疫的入境管控,除職業巡迴賽等個人因素,為避免接待人員同一行程重複來回移動,增加感染接觸風險,同時避免物資與行李托運搞丟的意外,好增加行李運送的效益,都是希望各國能單日整團入境,換言之一班班機若能完成,那統一控管風險最低,效益也最佳。
因此,若做好社交距離等間隔設施,符合防疫規定,安全、減少染疫風險、平安抵達下榻旅館,這三小時的經濟艙雖不滿意,我想多數選手應可以接受,但一大關鍵是與選手背後的團隊與經紀人確實溝通與傳達,這一環節往往是我國體育賽事時常被詬病的一大原因。
二、後勤補給與人員配置如何充足且具彈性,還得兼顧防疫
當照片傳回國內一陣譁然,認為這住宿環境都比自己赴日旅遊來的「簡樸」,但在短期密集賽會往往最麻煩的卻是後勤補給與人員配給,何況這次得考量一旦染疫的即時因應,例如隔離、賽後選手進行恢復、治療、飲食補給、開會等,但撇除疫情,過去賽會對應的課題則包含:
(1)相關硬體設施是否符合選手需求
如物理治療床、水療游泳池、電視網路資訊與通訊設備、重訓室等器材提供體能教練做相關恢復與調整觀察、心輔師醫師藥師等的專屬房,如果這些能夠幫助選手表現的「公共設施」作的完善,住的陽春那又如何?
本次美洲盃足球冠軍阿根廷日前的下榻飯店可以從梅西的生日看出些端倪,梅西的房間除身後的壁貼有些精心設計的特別外,整體的房間跟台灣目前看到的照片好像… 差不多?但倘若相關設施都有提供,那整體雖然簡樸,但也五臟俱全,畢竟房間只要睡覺、洗澡,以及足夠暢通無礙的網路,那應該就很足夠了,網路暢通還得擔心選手徹夜未眠,都在看影集、手遊、打ps5。
(2)人員配置是否不夠因應
以足球隊為例,23人若只有一名物理治療師,假設一名選手分配 1 個小時,那今晚就寢前,絕沒有辦法完成全隊100%的恢復,那自然得有選手願意犧牲、就有表現受到影響的可能,這是最不樂見的現況。因此將賽會的時空地點與人員共享,住宿就不會只單純考量到選手一人。
(3)遇到狀況能直接更換的處置
很簡單,萬一房間有光害、隔音不佳等狀況(足球常見的就是球迷去你窗邊放煙火按喇叭),或者更直白的,萬一選手入住後總覺得心裡毛毛,你有沒有足夠的房間可以「當下」置換,如果沒有,直接影響睡眠品質下打亂了身體節奏,很可能就對比賽成績有影響。
因此這絕不是如鄉民朋友認定猶如自己旅行挑選飯店般的容易,往往是包飯店整層,甚至包小型旅社,可能都比星級旅館零星幾間來的更棒,畢竟出入人員好做管控,避免情蒐與竊聽,二來空間配置等更易調整,好讓選手走出房間也比較不用全副防疫武裝,減少時間浪費,這都是得考量進去。
三、選手比賽並非是去觀光旅遊
如戴資穎選手提供的房間照片,很明顯和中央社這篇報導相同。這篇報導十分清晰的表達預算下如何做最適合分配的概念,雖不豪華,但提供選手連續天數征戰,並考量車次、車程、交通染疫的「中繼站」房間,出外比賽有時只有綜合考量下最適合的,不見得有最理想的選擇。
加上疫情變化,這類中繼站除考量場館位置,還得考量賽程,如必要時當A選手完成賽事,可能就得離開前往其他安排的住宿點以集中管理(應不會讓選手自行返國,除非選手有特殊考量,如重大受傷與職業賽事),讓其他項目選手入住這一鄰近其賽會場館的中繼站房間,好讓資源做妥善運用。
【四、疫情下的合適場域是國家間的新戰場】
每到國際賽會各國競爭物資與空間場域各憑本事,包括轉播媒體發布中心也是相同,從影片當中所見台灣應有做足夠的「超前部署」,而非去了之後各自放生,可以參考這則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XoWxgEEII )
當然,在住宿上各個國家也在競爭。批踢踢網友提到的「飯店是兩年前下訂的」,換言之當賽會開打前一年就已下訂,那有沒有更好的被退訂了?想必也有,也可能有「原先不錯,但疫情下不適合管控」的飯店。
畢竟當時需求與現今最大的不同,在於疫情後飯店業者不見得願意收奧會國家隊,有可能飯店寧可得罪國家隊也不願得罪金字塔頂端的消費者,也有可能像人流出入動線也已經不符合奧會規定,也許原先有兩支國家以上在同一飯店不同層,過去可能影響不會太大,但電梯都會是同一座、出入動線可能也都是同一個,那這可能都是染疫風險,各隊就會與飯店業者來交涉看看,如何讓自己的選手團隊居住的更安全外,這些場域如何佈置營造好的氣氛環境,甚至各種潛意識的灌輸,這也都是體育大國會著重的細節。
五、我方飲食應不致長期賽會皆是如此
關於照片看到的餐盒,我猜測是因為整團同班機才剛一起進日本,簡單地說,就是負責餐飲的承辦第一天僅能透過當地在日台人協助聯繫,除不能讓任何人餓著外,也要合乎防疫標準與衛生條件,禁不起任何人第一天就吃壞肚子,中央廚房密封便當很可能是當前最合適的選擇,實在不大可能提供選手一路到比賽都是吃這類餐點,光看就心情很差。
就算有足夠的臨時餐費好做運用,這染疫、水土不服烙賽等對選手的風險實在太高,也得考量到移動等風險,真的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飲食上每個人都有他的偏好與習慣,是好是壞當然每位選手各自有各自的評估標準,也因此提供自助餐吧讓選手自取絕對是最好的,但有些又受到時間場域的限制,若是餐盒提供,一份回饋單好調整下一份餐點內容是必須的。相信我國經里約奧運的經驗,在飲食上台灣應有經驗傳承,好解決選手在當地的飲食需求。
結論
很多現象就算制度有修正,很多不適任者還是沒有離開,但整體文化風氣不變,能改變的現象就有限,這並非大型賽會後喊喊一次體育改革就能改變。以一位球評、體育產業從業者的觀察,還是要請各位熱愛競技熱愛體育的朋友們,先鼓勵這些第一線的後勤人員,畢竟仗才剛要打,而魔鬼藏在細節裡,堆疊這些細節,盼這幕後的努力能順利貫徹「安全出入、公平競賽、預料突發、減少變數」的核心價值,好讓選手的努力能在這個國際舞台盡情發揮。
(作者為足球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