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骨骼修補材料成熟,搶攻老化商機

報NEWS新聞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健康報導

在邁向高齡化社會中,臺灣2026年起,65歲以上的人口比率將達二成以上,「老化」這名稱,目前已經成為各國所將面臨的新挑戰,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台灣大約有350萬人深陷《 膝蓋關節疼痛之苦 》,每年超過2萬人以上必需進行人工膝關節手術,其中膝關節與髖關節重建所占的比率高達90.9%。

人工膝關節手術

在政府大力推動高階醫療產業下,臺灣已有逾40個國產骨骼修補材料通過了TFDA認證,未來如果能夠透過創新技術與專利佈局合作,將可望在骨骼填補材料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全球骨科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412.3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515.0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3.2%。老化相關的『骨質疏鬆症』和『骨關節炎』病患增加,隨著創新的關節置換手術提升,2018年關節病患的重建產品市場也因此大幅成長。

人工膝關節手術

未來隨著高齡化年齡持續發展、關節醫療手術的需求增加、骨骼修補材料與技術快速發展下,都帶動著骨骼修補材料市場的成長與新產品推出,『自體植骨』被視為植骨的黃金標準,是臨床上最常使用的骨骼修補材料,另一方面,由於微創手術技術的精進,以及患者對使用生物性骨材的意識提高,『脊椎』與『生物性骨材』至2025年市場規模,估計會將成長至25.1%與19.7%。

目前使用的骨骼修補材料,會出現取骨部位的感染與疼痛,導致恢復期延長以及自體骨量不足等問題,然而也造成其他骨骼修補材料的使用量逐漸增加,以彌補其醫療副作用。

兩相材料關節軟硬骨修復技術

今日在政府推動高階醫療產業下,工研院研發出『兩相材料關節軟硬骨修復技術』,如此一來,病患將不需要往返醫院進行兩次手術,可節省住院成本,並減低病患的傷痛感,成為患者的福音。

另一方面,國際上也在積極研發『3D列印骨材技術』,將能製造出更符合臨床上需求的植入物,不僅是減少患者的創傷與副作用,也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與後續照護的費用支出。

3D列印醫療骨材

在生醫產業發展下,骨骼修補材料已有了一定的規模與能量,許多國產產品通國際TFDA產品認證,以合成骨骼填補材料為例,未來只要透過創新技術、專利佈局與技術合作下,其必定能夠在國際骨骼填補材料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在全球骨科醫療器材市場中,共創佳績。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