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純網銀、數位銀行等競爭者進入金融市場,傳統金融業者無不加快FinTech新技術的開發,但目前在強調「客戶體驗」的趨勢下,常因業務申辦便利性的提升,讓不法人士有機可趁,勾結內部員工進行舞弊,從金管會近期對銀行內控高達7200萬元以上的罰緩發現,業者未來若想在數位創新領域拔得頭籌,除了投資 IT 技術,更不能忽略「內部安全控制與內部稽核」的管理。
圖/shutterstock
許多業者目前雖遵循「銀行內控三道防線」建立詐欺風險管理架構,但在實際執行上卻可能遇到諸多挑戰,例如內控規範如何在「安全」與「業績成長」取得平衡點、稽查單位在調查時如何不打草驚蛇、內稽規範的設計如何跟上多變的詐欺手法等。
而想解決上述問題,SAS台灣業務顧問部陳新銓副總經理建議,可透過AI技術協助金融監控「數位轉型」,將三道防線的監控再升級,首先過去在進行內部調查前,多透過調閱資料或致電客戶詢問,相當容易打草驚蛇,但現在可藉由統整客戶的帳戶存提匯轉等金流資訊,以及員工的人際網絡與業績財務狀況,建立AI詐欺監控模型,計算弱勢客戶與員工的風險分數,並透過警示儀表板即時、隱密地監控異常行為。
接著,進行調查時,詐欺偵測系統不以單一行為判斷,而是綜合客戶/理專、帳戶、位置等不同層次節點間的往來關聯,產生「AI 關聯網絡」以突破過往調查人員用肉眼爬梳難以揪出的可疑行為;過往人力調查單一案件至少要2週到1個月的時間,現行AI關聯圖讓效率提升至不到1天就能抓住關鍵嫌疑人,同時AI系統每次偵查後也能依據調查人員的回饋優化AI模型,迅速掌握可疑行員下一步的犯罪脈絡,並在時間軸線上備齊犯罪證據,提供主管機關備查資訊,目前國內即有壽險業者僅執行一年,即抓出20多位不當勸誘保戶的業務員。
一個詐欺事件,除了影響金融業多年經營的成果,更有可能影響創新的速度,目前多數金融業者已提前佈局「交易監控」與「洗錢防制」,但洗錢是金融犯罪的最終事件,如果能提前建立「整合性詐欺防制平台」有效防範金融犯罪,讓數位轉型更順利。
The post 金融業佈局「數位創新」新指標 智慧部署「詐欺內控」 first appeared on 引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