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中毒揭示食安問題 中山醫大解析其關聯性

【記者許家源/綜合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案再出現重大進展,臺北市衛生局公布,3/24在寶林廚房現場採集砧板刀具等環境及生物檢體,送交台大法醫所檢驗結果,廚師手上驗出米酵菌酸陽性,測到的量大約是「1奈克」左右。台大法醫所所長翁德怡指出,最後的中毒個案就出現在3月24日,當天廚師的手驗出毒素,但懷疑只是間接媒介,應是接觸了污染食材而留下。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中的「米酵菌酸」毒素,這種毒素來自一種名為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微生物,只要1mg就可能致命。這種毒素通常存在於保存不當的發酵米及米類製品中,會進一步影響人體的呼吸系統。延伸閱讀: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的葉姝蘭教授與林娉婷教授完整說明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葉姝蘭教授/中山醫學大學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的葉姝蘭教授表示,食品的安全與營養間存在密切關係。一般而言,不含有毒物質、微生物污染、腐敗或變質的食品,才可能讓人安全獲得來自食品中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醣類、脂質,礦物質、維生素等並維持健康。然而,如果食物中含有有害物質,如米酵菌酸,即使食物的營養成分豐富,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林娉婷教授/中山醫學大學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系的林娉婷教授強調,應該選擇新鮮、當季的天然食材,這樣可以減少農藥的問題,並避免加工食品中不當食品添加物的問題。其次,我們需要注意食物的來源並盡量熟食,這樣可以避免食物中的細菌或病毒感染。此外,我們還需要注意食物的保存期限,並選擇信譽良好的食品製造商生產的食品。最後,我們應該多元化飲食,選擇各種類型的食品,以確保獲得多種營養素,並且降低特定食物所帶來的不確定風險。應該更加重視食品的製作和儲存過程,並遵循嚴格的食品安全規範,以確保食品的營養價值並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新聞來源:中山醫學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