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很多時候是不需要言語的;就像首位獲得美國白宮國務院藝術獎章Medal of Arts的臺灣藝術家王淑鈴,因感動於英國一齣獨幕劇的劇Mountain Language「山的語言」啟發,而作為為台灣首發個人藝術展題,在融合東西方文化的流動繪畫裡,感性地傾訴著藝術家對於台灣,她的家鄉故土和親情的千言萬語。
王淑鈴1963年生於臺灣臺中清水,1997年於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獲得學士學位,1999年取得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College of Art)碩士學位,並於倫敦成立工作室;2018年後經常往返臺、英兩地。旅居倫敦二十多年的她,疫情期間回到台中,畔大甲溪而居,更深刻地反映對故鄉的共鳴,開始了「山的語言」(Mountain Language)。
對王淑鈴而言,「山的語言」是時空之間的流動;從國外看台灣,和從家鄉往外的心情,構成一種微妙的地理及心理上的距離感,也有點像是對小時候家鄉和家人的意象化身。從事林業的父親不常在家,排行最小的王淑鈴常常一覺起來,家裡只有她,於是,一個人蹲在門前,拿起樹枝在地上畫畫「一整天都是我的,」王淑鈴作品中的「山水」受成長環境和出國求學的影響,呈現對「家」的語言及身份的探索;時而狂暴溢出畫框的筆勢呈現整態,與源自中國儒道「生生不息」概念相關,也是一種東方和西方交錯的「感知」及內斂情感的表達。
透過分層糾結的脈絡,亦如仿如樹木,莖和山形疊加的多層書法,在無限分裂的流動與轉化之際,山巒、河川、小溪、路徑,不斷分解與結合,既綿密卻又扣合;而畫作中的「點狀」牽引與激發,王淑鈴說,那是對離世母親的思念象徵;那段期間,每每作畫過程中不禁潸然淚下,淚水在畫布上形成一個個小點,承載著她對媽媽不須要言語的記憶,也自成「山的語言」創作語彙之一。
自認有繪畫潔癖的王淑鈴笑說;至少有30%/創作都被她在愈看愈不滿意的情況下毀掉。甚至有一回還從己交出去給畫廊的作品要回來銷毀。「除了我自己,別人都不應該看到,」王淑鈴形容,那是一種能量回流,反而更有創作動力。
個性安靜溫柔的她王淑鈴擅長創作大型抽象作品。她說畫大型抽象畫,像自己被「包」進畫裡;「那種流動的自在揮灑比較像我,也像是一種宣洩的自我平衡。」反而對礙於小畫布必須拿捏感到小心翼翼。曾為了成完美國在台協會收藏的一幅900x193c大畫,王淑鈴拆掉,打通台中清水老家3個房間作為工作場域,花了九個月才得完成「吟唱的河流」(TheSingingRiver)。
被形容畫風有「華山論劍氣,動勢恢弘」的大器;雖然有一次某位素未謀的藏家向畫廊打探Suling WANG「他」是誰?但,其實畫風自會形成一種「性別」是很自然的。就如王淑鈴作畫,有時會將大幅畫布平鋪地面,一面畫一面繞著看構圖,甚至採橫向作畫;無関欣賞形式,而應該是,「在乎你覺得你得什麼?」閒暇學瑜伽的她,有時她也會下腰,看自己的作品。「我不介意倒過來看!」王淑鈴笑著說。
2019年,王淑鈴曾獲得華盛頓特區Hirshhorn Museum and Sculpture Garden 赫希洪博物館年度最高榮譽獎項,博物館每年自全世界選出20位藝術家獲頒年度最高榮耀獎項。2017獲此殊榮有草間彌生(Yayoi Kusama)、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阿庫尼里·克羅斯比(Njideka Akunyili Crosby) ;2018年則是Jeff Koons、艾未未;2019年選出王淑鈴及其他19位全球藝術家授予他們最高榮譽,而王淑鈴更是首位獲此國際榮譽的台灣藝術家。其作品曾獲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國務院、紐約古根漢美術館、洛杉磯當代藝術美術館、瑞士銀行及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等收藏。
王淑鈴更是第一位獲頒白宮《美國國務院藝術獎章 Medal of Art》的臺灣藝術家。過去幾年獲獎者有貝聿銘、徐冰、蔡國強、Jeff Koons (傑夫・昆斯)、Georgia O’Keeffe (歐姬芙)、Willem de Kooning (德庫寧)、Louise Bourgeois (露易絲.布爾喬亞)、Jasper Johns (賈斯培・瓊斯)、Martha Graham (瑪莎葛蘭姆)……等人,都是國際上非常重要的藝術家。
問淑玲抽象畫是什麼?「你可以得到不同想法;像喝杯自開水,很快樂。」自稱個性比較「憨」的王淑鈴淡然地說,她的人生像繪畫,努力過了,成不成;轉個身就忘了,放過自己,放空後,回到初心。
從大甲溪到泰士河 ;從台中清水到美國白宮;繪畫匯聚了東方與西方,既是抽象亦是寫實,以一種面對家鄉故土的回憶,王淑鈴遇見了那個懷抱初心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