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與台北大學推動青銀共「學老」朝全齡大學邁進

報新聞 /記者蔡昀臻

     「高齡化是全球的議題,日本比我們嚴重,美國史丹福大學已朝全齡大學邁進,要將危機化為轉機!」國立台北大學社工系教授兼高齡社區研究中心主任曾敏傑,在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之後,於今年9月創辦「學老誌」,要推動人人懂老、家家學老、社區融合、青銀共學,以翻轉社會對於老化的恐懼。
前馬偕醫院資深諮詢師王榮義牧師在應邀台北大學USR演講時,以「如何面對獨老」為題,指出老化是自然現象,每個人都必須面對,有人選擇埋怨、退縮,但也有人選擇重新認識自己、不斷學習,照護好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王榮義以六個面向提醒大家看待老化議題,包含情緒管控、生命思考、身心靈照護、重新檢視人際關係、面對失去親友的悲傷以及最後面對生命的終點,讓自己知道為何而活,也為活著的人期許,成為別人的祝福。
台北大學越齡茶話邀請前福邦證券董事長丁桐源(左2)分享「健康學老」五堂課與學生共融共學。(圖/北大社科院高齡社區研究中心提供).
台北大學越齡茶話邀請前福邦證券董事長丁桐源(左2)分享「健康學老」五堂課與學生共融共學。(圖/北大社科院高齡社區研究中心提供)

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王如雁老師表示,戰後嬰兒潮世代已陸續進入退休階段,形成全世界的高齡社會。面對老年階段,不只是老人的問題,因為每個家庭都會有不同年齡層,因此每個人都要在高齡社會中學老。
這正是曾敏傑教授創辦「學老誌」的動機,他說老人要持續不斷的學習,找到適合的群體,不管是參加讀書會、音樂社團或是晨運、健走、攝影,甚至看電影都好,只要走入社群,便能避免孤獨老化。

   曾敏傑以北大特區為例,他說學校周邊有遠雄八大社區,每個社區有800戶,就有6,400戶,由於社區有許多退休的老人或「壯世代」,附近也開了許多老人機構,學校推動USR(大學社會責任),甚至申請教育部UFO計畫(人文社會與科技前瞻人才培育計畫),開辦青銀共學三門課,邀請長者進入課堂,和青年學生共同學習,並對學生進行前、後測,發現有71%的學生改變了對老人的看法,也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和視野。
   像曾敏傑邀來前福邦證券董事長丁桐源為學生和社區長輩上「健康學老」五堂課,丁董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他幾乎走了地球三圈半,他說不是等退休了再來學老,而是從年輕時就要開始準備,「今日不養生,明日養醫生」,因此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必須仰賴各部門(公司)、各部位(身體)順暢運作。
   社會局長李美珍表示,新北市高齡者已逾71萬人,佔全市人口比約17.7%,台灣社會更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晚婚、不婚、少子化等因素,獨居會是未來一個趨勢,因此每個人都要學老,因為每個人都會老。運動、養生、融入社群,顧好老身、老伴、老友、老本,培養老趣,如有家人,雖沒有同住,亦應隨時連絡問安,加上社區鄰里守望相助,志工陪伴關懷,以及常到據點、銀髮俱樂部參加活動、共餐等,都能過個自由自在的學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