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醫學會闖關連署成功 要求政府改善老人照護並給年輕人工作機會

【記者蔡富丞/台北報導】台灣輔助醫學會氣勢驚人,自去年開啟「輔助醫學元年」的東海大學千人大會後,今年七月初在輔仁大學再度舉辦「輔助療法健康指導技術士暨建康中心成立聯盟」誓師大會,隨即展開北中南連署,原本完全不被看好的「冷議題」,卻在各界全力串連下成了「熱焦點」,如今端看執政當局如何應對!

圖說:台灣輔助醫學會完成不可能任務,將各方不看好的「老年樂齡中心與健康技術士」連署法案跨越5000門檻。﹝照片由輔助醫學會提供﹞

台灣輔助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指出,台灣老年人「越來越長壽」,但卻沒有「越來越享受」,係因沒有規畫充足的專業照護人員,更別說有足夠空間讓老年人樂活且復健,走出臥床沒人理會的陰霾。

台灣輔助醫學會秘書長留名仁則補充指出,反觀台灣年輕人畢業即失業的情況益趨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家庭問題兩頭大,結果夾在中間擔負生計的中年人最痛苦。」

因此,輔助醫學會結合醫學界的菁英專家,共同研擬了一套方案,不必大費周章立法,只須開放增設「輔助醫學技術士」,讓更多大專院校青年在校時即修習輔助醫療學分,畢業後參加各項輔助醫學技術士的考試,即可投入照護老年人的工作行列,既解決了失業問題,又讓老年人專業長照人力不足的問題得以解決,是為兩全其美之法。

留名仁秘書長分析指出,輔助醫學在歐美又稱自然醫學,在台灣也有民俗療法之稱,譬如按國外的各種研究顯示,音樂與香味可以使人放鬆減輕壓力與失眠,園藝與運動也能改善病患的紊亂作息和精氣活力,寵物陪伴則可令憂鬱老人獲得新的生活重心;其實在打針、吃藥、開刀的醫療領域裡,需要加入更多的輔助療法元素,可惜台灣目前的醫療思維有點「控固立」,沒有更多的生力軍,顯得死氣騰騰,鐵板一塊。

當然,倒楣的是台灣民眾,明明有多元化的醫療方式,卻依舊得乖乖吃藥打針開刀,而坊間則充斥著素質良莠不齊的民俗療法,政府應該列管卻不管,應該開放卻不放,因此,輔助醫學會決定開槍領跑,喚起民眾的憂患意識,「你我都會老,別老到沒人要。」

圖說:輔助醫學會動員各界力量連署,尤其大專院校和醫界最為支持。﹝照片由輔助醫學會提供﹞

其實,榮總、臺大等醫院近年來都已設置「輔助暨整合醫學中心」,說穿了就是所謂輔助療法,但由於內容太單調,僅開放寥寥幾個項目,因而門可羅雀;因此,輔助醫學會認為,應該讓音療、芳療、運動、園藝、寵物這些經多年研究,已被學界認可的項目,逐步納入醫療體系,讓民眾有更多元化的選擇,而非到醫院外面去「探險」。

同時,上述的輔助醫療項目,正好對應了大專院校目前運動餐飲、園藝植物、音樂藝術等科系學生,「如果這些科系畢業生都有機會參加各類型的輔助醫療技術士考試,獲取證照,將可提升5萬到10萬個工作機會。」輔助醫學會理事長陳韜名表示。

據醫界的統計顯示,台灣老年人平均要臥床8年才得以善終,正顯示出醫學的進步可以令人「延壽」,卻無法令人「享壽」,因為老年人的亞健康問題無法得以改善,台灣現行的醫療體系中太缺乏輔助療法意識,所以看到大批的老年人每天到醫院排隊打針領藥,卻沒有積極性的作為,嘗試讓老人擁有專業照護、舒緩身心的樂活人生。

輔助醫學會祕書長留名仁指出,目前鄰里的康樂中心,只是唱唱歌、泡泡茶,聯誼聚會,起不了老人長照的真正功能,而因少子化招不到學生的私立大學,卻有著一大片閒置校舍,如果補助經費讓這些閒置校舍成為樂齡健康中心,並由考試合格、專業項目的人員來擔任輔導,將可立即舒緩現有人力短缺的窘境。

當然,也有醫界人士不看好此連署案,認為最終將被束之高閣或踢入冷宮,因為涉及了跨部會包括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等單位,政府主管機關經常會用各種理由你推我擋,誰都不願當出頭鳥,因為這裡面還涉及了原有醫療體系的資源分配,誰都不願「擋人財路」,因此連署的聲量氣勢雖大,能否大過青天?就得看台灣民眾願不願站出聲援,展現強大民意的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