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頂傳奇茶人陳阿蹺手做1991年老茶球開箱

攝/吳德亮

文/攝影:吳德亮

今年3月3日,已故茶農陳阿蹺勇奪「民國70年特等獎」的原包裝凍頂烏龍茶,在台北「惜魚」拍出一斤(含袋重量679克)200萬台幣的天價,加上20%的傭金總價高達240萬元,不僅創下台灣老茶最高的拍賣紀錄,也使得坊間一時間大量出現「號稱」陳阿翹留下的各款茶品,說「滿城盡是阿蹺茶」一點也不為過吧?

攝/吳德亮

為此我特別走訪台北永康商圈的「雲水茶莊」,想聽聽茶界大老戴總的意見,他表示「茶不能僅憑個人好惡、製作方式與時間差異等,就貿然斷言真假,畢竟同一位茶人在不同時間或不同年紀的製茶功力必有差異高低。」壯哉斯言矣。隨後豪邁的他且二話不說,當場就拆了一個陳茶蹺應在1991年製作留下的凍頂烏龍茶球,秤重為138公克,親自沖泡分享,讓我實際感受並評估傳聞的真假。

攝/吳德亮

為表慎重,他特別帶上白色手套如普洱緊壓茶般以茶刀逐一撥開,在竹雕大師翁明川的手做茶則上,緊結的半球型在燈光下油光十足,明顯黑亮且緊結不鬆散,出湯後但見湯色紅濃清亮,入口後更全然不同於坊間常見老凍頂的梅子香,轉化陳穩的丰姿熟韻融入幽幽的歲月香在口中婆娑起舞,氣長綿密且悠遠。而三、四泡以後茶湯轉甜,陳韻在唇齒之間留下迷人的香氣,層層變化輕轉,將陳阿蹺精湛的製茶工藝與無可匹敵的魅力表露無遺,江湖傳說絕非浪得虛名也。

攝/吳德亮

接著主人又取出坊間傳說疑是陳阿蹺公子或他人所做的後期茶球,讓我仔細端詳比較,燈光下以布球包覆緊壓的外觀明顯有別,前者嚴整有序呈放射狀的布紋只堪「鼎泰豐」名聞遐邇的「黃金18折」可比擬,而後者則稍顯凌亂且無布紋皺摺。相同的是兩個茶球都有一條紅色棉線中出,戴總解釋說棉線能吸收濕氣,因而從茶球內部延伸出來作為乾燥之用。

攝/吳德亮

最後戴總再取出雲南下關茶廠1998年出品的100公克制式沱茶,三者同時做外觀的比較,並進一步沖泡分享。儘管名氣不如班禪緊茶或7542等明星茶品,年份也不算太老;但普洱陳茶該有的熟香與風韻,以及豐潤滑順的棗紅色茶湯直入丹田後,仍持續留在唇齒與喉間蕩漾,厚重的喉韻回甘更令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