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婉柔/恆春報導)
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內「聲音博物館」,6月開館首檔常設展覽《恆春半島聲音百事-關於半島文化的一百個聽覺線索》採集恆春半島上的萬籟絮語,將聲音化為索引闡述在地故事。同時邀集演員陳竹昇出演開幕片、藝術家蔣勳獻聲導聆,引領大眾踏上聽覺感官旅程,感受半島豐富飽滿的人文地景與記憶故事。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表示,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將於6月22日開幕,館內一樓打造台灣首座以地方故事為主題的「聲音博物館」,以抵禦落山風的風剪樹為精神地標,分成聲風景廊道、聲音之樹、故事收音機、聲波指路站及半島旋律音箱六個展區。
「聲音博物館」 開幕片由金獎演員陳竹昇,演繹採集故事的聲音旅人,期盼透過角色深度探訪恆春半島,找尋屬於聲音情感的根。開幕影片《四季如春,就是半島的歌聲》,以如夢似幻的泡茶場景開頭,陳竹昇品飲而說道:「聲音是一支鑰匙今天我們要用歌來開門」。片中,陳竹昇並與恆春民謠保存者吳登榮藝師共同以月琴彈唱,琴弦間激盪出旋律和鳴,呈現自土地生長的歌與情感
展覽同時邀請集作家、畫家和詩人於一身的蔣勳老師,以「聲」為畫,在半島旋律音箱展區限定的《聆聽恆春》特輯,蔣勳描述了聲音與大地母親的連結,細數恆春半島獨有的聲響:南排灣族吟唱古謠、民謠曲調伴月琴、落山風颯颯作響、海浪拍打礁石、山林間的蟲鳴鳥叫,「恆春半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聲音資料,讓我們閉起眼睛來,聆聽大自然給我們最美的歌聲。」不僅勾勒對恆春半島的記憶,透過聲音打開南國半島的故事新篇章。
文化處表示,策展團隊於恆春半島進行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與聲音採集,將半島豐富的自然生態、飲食風土、多元族群構築的記憶故事、音樂藝術與常民生活,重新栽進土地裡,再述、轉譯與廣納進聲音博物館當中。
館內也特別收錄極具代表性的恆春民謠傳奇歌手–陳達的歌謠,由長期支持文化及教育的洪建全基金會特別提供《陳達和他的歌》音樂,讓更多人聽見孕育於這片土地的純粹聲音。另外,聲音博物館影片完整版將在開幕後,展開為期半年的特別放映。